1981年,为适应中国改革开放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原中共中央党校成立外事管理服务部门——外事办公室。1996年,为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原国家行政学院成立了国际交流合作部(后更名为国际部)。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对外合作交流渠道逐渐拓宽、领域逐渐拓展、规模逐渐扩大、模式逐渐多样、成果逐渐凸显,管理逐渐完善,国际合作事业稳步发展。
2000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明确要求“努力拓宽党校对外学术交流渠道,以多种适当方式加强同国外、境外学术研究机构的交流”。2010年,习近平同志调研原国家行政学院时指出,开放办学是国家行政学院的突出优势和特色,要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不断开拓新的涉外培训渠道,扩大涉外培训规模,努力提升涉外培训质量,发挥好国际交流平台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砥砺前行,勇于创新,在开放办学方面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为党和国家外交大局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8年,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体部署,新组建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内设国际合作部。自此,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合作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开放办学迈上新台阶。
围绕校(院)中心工作,按照部门职能定位,我们坚持政治引领,敢于担当积极进取,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积极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宣传平台。在校(院)领导重要出访活动中,通过举办研讨会、论坛、智库座谈、学员交流、发表演讲、召开媒体招待会等多种形式,向外国政界、学界、社会各界积极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介“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主张,介绍中国治国理政实践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着力打造“讲好中国故事”主题沙龙,通过中外人员交流对话,让外国人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也从不同视角来认识中国与世界。创新“中国与世界”对话,深化对外传播效果。首期对话以“全球可持续发展——反贫困”为主题,美、英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与校(院)专家、有关部门专家、贫困县县委书记深度对话。在各部门支持下,发挥校(院)专家优势,“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讲好中国故事。选派优秀专家学者,为国外政党等“请进来”团组授课交流;“走出去”办好海外研修班,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介中国治国理政的思想理念和成功实践。
二是积极搭建治国理政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哈萨克斯坦总统、巴基斯坦总理、德国总统和总理、法国总统、埃及总统、巴勒斯坦总统、坦桑尼亚总理、南非总统、联合国秘书长、欧盟委员会主席、经合组织秘书长等国际知名政要来校(院)演讲,交流治国理政理念和经验,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自信包容开放。推动与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机制化,与联合国、欧盟、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俄罗斯、捷克、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越南、老挝、马尔代夫、哥伦比亚、阿根廷、古巴、厄瓜多尔、墨西哥、阿尔及利亚、南非、埃塞俄比亚等世界各大洲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有关机构建立了机制化合作关系,实施了中欧公共管理项目、中欧应急管理合作项目等重要国际合作项目。积极参与国际行政院校联合会活动,利用国际行政科学学会和国际行政院校联合会等各类国际学术平台资源优势,组织专家学者赴外积极发声,广泛交流。2019年7月起,认真履行国际行政院校联合会主席单位职责。支持地方党校(行政学院)用好国际行政院校联合会平台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活动,讲好中国故事。
三是积极构建高端智库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发挥党和国家高端智库优势举办高层次国际研讨会。在阿尔及利亚成功举办“治理能力建设国际论坛”,在厄瓜多尔成功举办“中拉行政院校研讨会”,来自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代表积极参会,数十位校(院)专家和地方党校(行政学院)代表参加。配合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先后在福建泉州和南非约翰内斯堡,与中宣部共同成功举办“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南南合作研讨会。与国外知名智库合作打造“中美学术论坛”等高端智库交流平台,成功举办国际行政科学学会暨国际行政院校联合会联合大会。不断拓展对外智库交流渠道,与主要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砖国家”的相关知名智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有关国外机构合作举办演讲会、研讨会、座谈会等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交流活动,主动设置交流议题,选派知名学者参会,效果较好。